close

  張漲 李光金 王睿
  熱點三人談
  今年,廣東省在全省範圍內選取36個地方試點家庭醫生服務。縱觀目前已經開展試點的區域,確實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省衛計委負責人稱,今後家庭醫生還可優先幫病人約診或轉診大醫院。家庭醫生到底有哪些好處?目前又出現了哪些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本期三人談我們共同關註。
  張漲:抽絲剝繭 一針見血 李光金:衡情度理 娓娓道來 王睿:長得漂亮 唱得響亮
  省時省力 醫患雙贏
  張漲:家庭醫生有效地起到了初診、分診作用,也能為街坊解決很多小病小痛,大大減輕了大醫院的壓力。目前,看病難這一問題其實主要體現在大醫院上,病人多、醫生少,排隊時間太長,問診時間太短。有相關數據稱,各大醫院的醫生看一名病人平均只花2.4分鐘,這也是醫患關係緊張的一大因素。家庭醫生出現後,相當一部分病人無需再上醫院排隊掛號,在家裡便能完成診斷過程,大醫院可以真正騰出手腳來應付疑難雜症和科研任務,自然如釋重負。
  王睿:家庭醫生模式對一般疾病患者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踏出家門就有社區醫院,甚至撥個電話給自己所屬的家庭醫生就能得到相應的基礎診治,可以說是省時省力。更重要的是,目前在全省範圍內試點家庭醫生式服務,簽約者和非簽約者在醫保支付比例和醫保門診統籌上設置了差別,即在基層首診和轉診的簽約者,其自付比例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低於非簽約者。既方便群眾,又替群眾的錢包著想,可以說是種省時省力省錢的看病體驗。
  李光金:需要釐清的是,家庭醫生中外有別,雖然在功能上都會起到初步診斷、分診、健康管理的作用,但性質還是有根本區別的,認識到這種區別性,有利於相關機制的完善。我們目前推進的實際是公共醫療服務方向,註重的是通過調配資源,提升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目前全國正在進行的醫療體制改革,就是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這個重心展開的,努力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而國外的家庭醫生,更傾向於私人性、VIP消費型——醫生資源是由相關醫療保險公司提供的,治療發生費用由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險供應商支撐,通過市場經濟的原則自由選擇,優勝劣汰。
  缺醫少藥 尚欠認可
  張漲:雖然家庭醫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依托於社區醫院的家庭醫生團隊,老百姓的接受度還不是很高。很多市民都有一種觀念,認為大醫院的醫生水平更高,社區醫院的水平相對低一些。而由於目前家庭醫生試點覆蓋不足,大多數老百姓對家庭醫生的水平不瞭解。雖然一些重病可以轉往大醫院,但家庭醫生的初診也至關重要,不僅要解決一些常見病,還要排查一些重病的前期徵兆。家庭醫生具不具備這種能力,會不會出現誤診以至於錯過了轉診的最佳時機,是很多市民擔憂的地方。
  王睿:依托社區醫院的家庭醫生服務隊,藥品與檢查設備也是硬傷。首先,雖然社區醫院的藥物品種與以往相比大幅增加,但是由於社區醫院的基本醫葯目錄藥品的用藥比例達到100%,三甲醫院則可以選擇大量基本醫葯目錄以外的藥品,導致患者因藥之困而不得不選擇大醫院就醫。其次,一些社區醫院由於連最基本的驗血儀器也沒有,市民在社區醫院採完血以後,社區醫院需要把樣本送往大醫院檢驗,等到患者拿到結果,基本要等上一周。
  李光金: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家庭醫生機制的關鍵人物——全科醫生數量不足,是目前各個地方遇到的普遍問題。據有關部門去年的統計,目前全省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總約7000名,廣東常住人口超過1億,按照2011年《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以此標準計算,全省需全科醫師2萬~3萬名,尚存在1萬~2 萬名的缺口,況且這還只是最基本的“溫飽線”。
  王睿:另一方面,目前的家庭醫生服務主要依靠簽約形式實現上門服務。但由於廣州流動人口眾多,許多外來人口不會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轄區里居住,但家庭醫生要發揮作用必須建立在醫患之間有長期瞭解的基礎上,才能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因此,簽約制度的相對固定性與人口流動性之間的矛盾顯然不利於家庭醫生在廣州的推廣與普及。
  薪資傾斜 轉診提效
  張漲:為瞭解決全科醫生不足的矛盾,現有的醫療人才培養體系必須轉型,不僅要培養專科醫生,更要重視全科醫生的培養。各大醫院也要給全科醫生的輪崗實習開通綠色通道,只有具備多個科室的“實戰經驗”,全科醫生才真正“名副其實”。與此同時,還可從衛校等職業院校中挖掘有潛力的人才。醫科大學人才培養時間跨度較長,職業院校相對更加靈活,可成立專門培養全科醫生的院系,再到大醫院實習以提升經驗。
  李光金:薪資待遇,是很多全科醫生關註的問題。與在醫院坐班的醫生相比,全科醫生要走街串巷,工作量大,面臨的情況也可能更複雜,這就要求將家庭醫生與醫院醫生的績效考核方式區別開來。目前,他們的薪酬體系基本由工資和服務費組成,與大醫院的相比少得可憐。績效考核體系應充分考慮全科醫生的簽約居民數量和構成、門診工作量、服務質量、居民滿意度以及居民醫葯費用控制情況等因素,提高整體待遇水平。特別是對在人口稀少、艱苦偏遠地區獨立執業的全科醫生,地方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或給予必要補助,財政在安排轉移支付時要予以適當傾斜。
  王睿:家庭醫生要獲得百姓認同,政府主導作用還需加強,繼續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診療設備。根據社區醫院保證基礎醫療的目標,一些驗血、抽血、打疫苗的設備不可或缺。另外,政策上也應探索擴大社區醫院藥品的種類與數量。再者,針對目前社區醫院人才缺乏的問題,大醫院不妨每年抽調一兩名骨幹力量進社區醫院,這將有利於建立市民對社區醫院的信心。
  李光金:在家庭醫生的職能中,有一項為轉診。最新的規定是,今後簽約居民可通過家庭醫生“綠色通道”,優先轉診至上級二、三級醫療機構,優先預約專科門診資源。這種優先權的賦予,從初衷講肯定是在於引導居民簽約,但是也不能排除會有人利用這種優先權,繼續不合理地占用大醫院資源,這需要為家庭醫生轉診制度制定一定的規範。同時,對於確實有必要轉診的,需要讓“患者—家庭醫生—大醫院”之間形成順暢的工作機制,提高效率。
  張漲:據省里的推廣方案,明確了65歲以上老年人、0歲至6歲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的簽約率,要求到今年底,試點地區與重點人群簽約率不低於15%;至2016年年底,與重點人群簽約率不低於50%。簽約率當然是一個重要指標,反映了家庭醫生覆蓋範圍的擴大程度。但必須註意的是,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推廣家庭醫生不能片面看重簽約率,而要先坐實服務,只有先獲得老百姓的認可,家庭醫生覆蓋面的擴大才有意義。  (原標題:把脈家庭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z89xzhwv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